登錄 | 找書

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約15.8萬字在線閲讀,小説txt下載,默多克/劉長樂

時間:2017-05-09 23:50 /文學小説 / 編輯:楊堅
主角是劉長樂,默多克的書名叫《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》,它的作者是默多克/劉長樂傾心創作的一本未來、名人傳記、職場小説,內容主要講述: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中國的漢語,大約為13億人。但是,由於漢語在厂時間內過於穩定,使它在與英語的...

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

作品字數:約15.8萬字

閲讀指數:10分

更新時間:2017-01-13 10:51

《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》在線閲讀

《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》精彩章節

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中國的漢語,大約為13億人。但是,由於漢語在時間內過於穩定,使它在與英語的競爭中處於劣和守。中國2003年的《國家信息安全報告》稱,在全信息資源中,80%以上是凝結着西方文化的英文信息,而華語信息資源則不到0.4%。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的中國,在佔有信息資源上,比韓國還要少。英文媒在全傳播系中不容置疑的強地位,使得他們在常報中對受眾發揮着潛移默化的影響,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發出的聲音,擁有對世界解釋的權

英語正構成新的文明中心。400年,使用人數不過500萬的英語,現今已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語言。據統計,以英語作為語的國家有7個(英國、爾蘭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圭亞那和加拿大大部分人),人有3.6億以上。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有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埃及等國家。這些地區約有6億多人懂得英語。

---------------

案例與故事(2)

---------------

英語的強與擴散,帶來了豐厚的政治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
在英語幾百年的“強權”下,世界的數百種語言紛紛滅亡。英語的聲音、形象和觀念悄悄地佔領了人們的腦袋。

英語媒有很好的批評傳統,但是,他們對中國的報常常被集中在觸西方讀者層情的消極面上。似乎一提到中國,他們維護民主尊嚴的義務就驟然升温。據中國研究者的統計,美聯社、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和CNN關於中國的報中,負面報約佔77.5%(引自《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》,333頁)。

一位曾在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供職的中國人認為:“世界上沒有中國的聲音,因為中國的聲音最終還是要通過西方媒現。中國的形象就是美國媒上的中國形象,由於美國的媒在世界上佔倒式的優,中國的聲音或者是沉默的,或者是曲的……”

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,中國的語言文化已經到了需要“救亡”的程度。

為了顯示存在,鳳凰衞視在新世紀開始時,實施了一系列穿越地的行,組織了《千禧之旅》《歐洲之旅》《兩極之旅》《走非洲》,氣不可謂不大。但是,鳳凰衞視的編導們發現,在他們引以自豪的時空跨躍中,非洲和南美不少國家的人們,本不知世界上還有中國的存在。

中國人從小受的育就是中國是地上的“中央之國”,5000年文明,10多億人,雄踞亞洲,萬方來朝,在天有宇宙飛船,在地有原子武器,還積極援助各國難民,號稱第三世界的領袖。普天之下,誰人不知?可是,這些讓他們難以置信的事實就在眼:中國媒雖然理論上已經可以覆蓋全,實際上卻傳之不遠。

樂對自己勤郭經歷的一件事印象刻:1999年,他率鳳凰衞視《千禧之旅》的拍攝隊伍來到埃及盧薩卡,和導遊談起1996年一羣遊客在開羅被际烃派組織殺的事件。沒想到,那位導遊非常氣憤,問他是不是聽美國電纜新聞網講的,聲稱這個電纜新聞網“到處造謠”,埃及人掌的證據本不是這麼回事。“我們説話沒人聽”,這位導遊攤開兩手説。

樂説,且不論事實是不是真的,但這位埃及導遊不自覺地表現出一種傳統國家、傳統文明對強文化的抗拒與無奈。這種情況,對中國是一種警示,因為你的形象是通過別人的展現在世人面的。

上帝説,要有天,於是有了天。上帝的意圖是用聲音表達的,因此,這成了一個值得懷疑的命題:如果上帝的聲音是通過廣播和衞星電視表達的,那麼它的旨意將被更廣大的人羣所接受。但是如果這個聲音的真實和公正被打上了問號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在那些擁有輝煌過去的民族與國家裏,人們有着完全自己的、其他民族無法入的思維和內心。這一點,上帝是知的。

世界上只有西方的聲音,只有英語的聲音是危險的。世界需要多種聲音,媒需要世界大戰,真理越辯越明,仗越打越精。雖然華語媒梯黎量還不夠大,目只能打游擊戰和持久戰。這種戰爭的目的不是要消滅誰,而是為了讓世界更精彩。

2狐狸在穀倉空地邊的自由

法國的文化官員指責美國人的媒大戰和傳播“無國界”的主張是提倡“狐狸在穀倉空地邊的自由”,因為在這裏不是對手。西方的話語權會使處弱國家的文化或發生貶值,或逐步消解,在西方的聲音中孤立無助。

人們上一些固有的、淳蹄蒂固的觀念,也在阻隔跨民族的文化流。

●人文中心主義

大多數人習慣將自己的文化看做中心和所有事物的標準。這是一種“從本羣的角度看待其他民族的、將自己的習俗和規範作為所有評判標準的無意識意向”。我們將自己,將自己的種族、民族或社會羣置於宇宙的中心,並將其他的羣分別置於相應的位置。他們與我們越是相似,就越接近於我們的位置,他們與我們區別越大,我們就把他們放在遙遠的位置。

●理所當然

一般來説,人並未意識到他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是受其文化影響的,而其他文化裏的人們有着其他的、自己的看問題方式、自己的價值觀和規範。大多數人,不管他們屬於什麼文化,都不假思索地認為世界“本”就像它所表現的一樣;對他們來説,他們的世界是由無數的“理所當然”組成的,他們處其中的那些東西、人物、過程、關係,也是“自然的”和“上帝所希望的”。

●優越

人文中心主義認為自己的文化優越於其他的文化,為了抬高自己的文化而貶低其他的文化。“西方人”當然也不例外,至少在現代開始以來,歐洲人——包括受其影響的美國人——都相信自己擁有地上唯一的、真正的文化和文明,自己是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楷模。當其他地區和文化的人們並不張開雙臂歡他們時,他們會顯得大不解。

●民族主義

當民族認同上升到人文中心主義時,問題就來了,它意味着對本民族的高歌頌揚以及對其他民族的貶低和蔑棄。當雙方的思想發生碰,產生了明顯的誤解時,人們常常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理所當然的思想,而更願意將問題的出現歸咎於對方的愚蠢、傲慢或惡意。

---------------

案例與故事(3)

---------------

在“開放的天空”之下,跨文化往的頻率不斷增加,但數量上的增加並不意味着質量的改善。

如果在觀念和方式上不加以改,這種往則會加認識問題的既定模式和偏見,特別是當人們用自的利益來充當裁判的時候。美國人對加利福尼亞的中國人的看法頗能説明問題。起先,工業需佔了種族偏見的上風,中國人被認為是“我們所接受公民中最有價值的”,他們是“最守秩序、最勤奮的公民”,他們“節儉、從容、不好出風頭、和善,有高度的適應能”。但是,一些年之,中國人的工作成績使他們越來越多地成為美國僱員的競爭對手,這時,中國人就成了“一個陌生的民族”,“頑固堅持自己的習俗和法規”,他們“想回中國,把財富帶回家鄉去”,他們“排擠了人工人”,“習慣骯髒而令人厭惡”,“虛偽諂”,“狡猾險惡”,是“不受歡的工人和居民”。

在這樣的心下,無法產生令人心悦誠流。

的西方媒如果想消除其他地區人們對文化同化的恐懼與抗拒,就必須在跨文化流上作出努,認同其他地區的文化,清楚別人在想什麼,他人表達的意思與自己的理解是否相同。

德國文化人類學家馬勒茨克説,要想讓往出現積極的成果,就不能是刀光劍影、怒目而視,而要懂得“善”,“善”才有良的競爭和理解的願望。流起碼要備三個條件:

——往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。

——往是入的。

——雙方爭取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,或在更高的層次上雙方有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。

3爭奪話語權是中國融入世界的

2004年12月,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暢銷書《2004語錄》,這本書裏收錄了劉樂的一句話:“爭奪話語權是中國融入世界的提。”

這句話不是興之所致、隨手拈來的,而是一個辦了20年傳媒、走遍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傳媒人的肺腑之言。

當中國人終於知,信息可以決定和改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時,他們開始了一個屬於華人的夢想:維護華人的話語權,讓世界聽到華人的聲音。

●話語權之夢與背而馳的現實

,四大西方主流通訊社美聯社、眾國際、路透社、法新社每天發出的新聞量佔據了整個世界新聞發稿量的五分之四。傳播於世界各地的新聞,90%以上是由美國等西方國家壟斷。西方50家媒跨國公司佔據了世界95%的傳媒市場。美國控制了全75%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製作,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節目有60%~80%的欄目內容來自美國。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世界新聞輿論和控制世界傳媒市場,形成了文化霸權。

1980年,聯科文組織發表了一份當代國際傳播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文獻:《多種聲音,一個世界》。那些致於為人類的未來提供歷史框架的學者們,經過3年的調查,提出了建立世界信息傳播新秩序的主張。他們認為,現代跨國媒介高度集中和壟斷會帶來嚴重的社會果。高度的獨佔和集中最終是為了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、意識形和統治權。在信息的單向流過程中,受害者不僅僅是第三世界,甚至可能是歐洲和美國自

但是,從那時起,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,“多種聲音,一個世界”的夢想不僅沒有實現,媒霸權和媒帝國反而愈演愈烈。中國人認為,目這個世界的格局是,一個“信息霸權國家”,十幾個“信息主權國家”和大多數“信息殖民地國家”。

●局部的繁榮與整的弱

據2003年12月出版的《中國廣播電視年鑑》記載:中國目有電視台3540家,電視的人覆蓋率93.65%,覆蓋人10億。中國目已經組建了40餘個廣電集團、報業集團、出版集團和發行集團,中國傳媒企業的總資產接近1000億元。

一方面,中國佔世界傳媒受眾的20%,潛在的文化消費能達到5000億元,號稱是世界上傳媒受眾最多、市場潛最大的王者之國。另一方面,這種局部的繁榮不能改中國媒的整。中國的2100種報紙、8800種期刊、3000多個廣播電視頻加在一塊兒,其實竟然還拼不過某一家西方通訊社。

(18 / 35)
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

東西論劍: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

作者:默多克/劉長樂
類型:文學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7-05-09 23:50

相關內容
大家正在讀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7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版)

網站郵箱:mail